[索引号] 116108000160820394/2024-00143 [ 主题分类 ] 公安
[ 发布机构 ] 榆林市公安局 [ 发文日期 ]
[ 效力状态 ] 有效 [ 文 号 ]
[ 名 称 ] 榆林市公安局对市五届人大四次会议第79号建议的答复函
榆林市公安局对市五届人大四次会议第79号建议的答复函
时间:2024-11-04
来源:榆林市公安局
分享:

对市人大四次会议79建议的答复函

闫翊山代表

您好,您提出的《关于加强新时代公安派出所建设的建议(第79号)我局已收到。今年,派出所建设工作是我局党委确定的一项重点工作,市局组织开展全市公安派出所提档升级“百千工程”暨三项建设工作,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:

派出所是社会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,是公安工作的根基所在,也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重要桥梁和纽带,处在维护安全稳定的第一线。近年来,在市委、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,在市人大及常委会的监督支持下,全市公安派出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,大力实施主动警务、预防警务,常态下风里来、雨里去,战严寒、斗酷暑,重要节点“白加黑”“5加2”,连续作战、持续奋战,在疫情防控、抢险救灾、服务群众、基层治理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绩,有力维护了社会大局安全稳定,用同志们的“辛苦指数”“奉献指数”换取了群众“平安指数”“幸福指数”。2023年,榆林成功创建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;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满意率达99.19%,创历年最高。

(一)突出基层实战。一是狠抓打击整治。结合“夏季行动”“冬春行动”,严打黄赌毒、盗抢骗等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违法犯罪,今年,全市派出所共办理刑事案件1592起、治安案件11997起,全市刑事警情、治安警情同比下降12%和6%。紧盯娱乐场所、宾馆酒店、出租房屋、城乡结合部等重点部位,集中开展治安清查119次,整治问题隐患2593处,有效净化了社会治安环境。二是深化社会面巡防。整合派出所、交警、巡特警力量,优化中心城区“6+26+N”三见警巡逻机制,发动“驼城义警”“红袖章”等群防群治队伍1.3万余人,全面提高见警率、管事率,今年,全市派出所累计接待群众3.18万余人次,协助查找走失老人儿童241人,提供紧急救助帮助379人次,全市可防性案件同比下降15%。三是狠抓治安要素管控。摸排管控刑满释放重点人116人、严重精神障碍患者2206人、“六失一偏”人员97人,纳入政法委重点人员管理库,落实分级管控,严防现实危害。建立警医、警校、警企联动处置机制,常态化排查化解婚恋、邻里、债务等突出矛盾纠纷7100余件,有效防范个人极端案事件发生。

(二)改革警务机制。一是完善警务模式。以责任制为核心,在41个城区派出所实行“两队一室”,推动13个偏远农村派出所实行“交所合一”,其余派出所落实“岗位制”“一警多能”勤务模式,解决警力不足、效能低下问题。二是做实社区警务。全市建成社区警务室175个、农村警务室474个、警务工作站2372个、智慧安防小区405个,2967个行政村全部落实“一村一辅警”,社区警务室配备1899名、农村警务工作站配备2294名民辅警,推动警务工作前移。建成暖心警务会客厅98个,延伸了服务触角,缩短了服务距离,方便了人民群众。三是强化科技赋能。试点运行“全省治安综合业务应用系统”,研发“榆快采”数据采集APP,利用警务通实现基础信息“采、录、报、核”一体开展。整合内、外部数据156类190亿条,汇聚公共视频1.1万路,研发派出所预警模型33个,向基层下放系统权限10类1500余个。榆阳分局研发的“防坠桥风险预警系统”,已成功解救13名轻生人员。四是规范执法执勤。打通智慧法制监督和新一代110接处警“两大平台”,对所有警情集中受理、全量监督、闭环管理,有效解决了有案不立、受案不查、久拖不决、定性不准、降格处理等问题。健全市县所三级智慧案管体系,发挥派出所法制员、案管员作用,从源头上规范执法勤务今年全市涉派出所投诉举报、行政诉讼同比下降7%和16%。

(三)提升硬件建设。一是党政支持推动。全市共有194个派出所(公安派出所178个,森林派出所16个),因南北县域经济差异大、硬件建设历史欠账多,发展极不平衡。针对存在问题,积极汇报市委、市政府,市政府决定今明两年投资2.1亿元新建21个、改扩建20个派出所。二是专班组织推进。14个省级示范派出所创建为重点,按照“一所一策”标准,成立全市派出所建设工作专班,5次赴县区现场踏勘,及时解决困难问题。目前,年内改扩建的20个派出所已全面完工,正在验收。拟新建的派出所,2个马上招标,6个正在财政评审,2个已报发改委待立项批复,11个正在落实土地等要素保障工作。三是装备保障赋能。去年以来,全市投入专项资金7000余万元,为派出所购置警车69辆、4G/5G执法记录仪1862部、无人机25台。为榆阳主城区配备大疆M300等无人机20架,结合LBS人群热力实时地图,实现人车追踪、感知侦控等功能。

(四)完善支撑保障。一是推动重心下倾。市县两级分2批向派出所下沉警力334人、向警务室前置警力243人,今年向派出所分配新招录民警85人,派出所警力、社区民警警力占比均达到40%以上。推动172名所长进街道(乡镇)班子、544名社区民辅警进社区(村)班子(286个社区)、16名任职5年以上派出所所长轮岗交流。二是明确权责边界。牢固树立“派出所主防”定位,按照“一县一策”,警力较少的农村派出所不办理刑事案件,南部县区城区派出所仅办理不跨区域、因果关系明确的刑事案件,推动派出所扎实做好管控治安要素和防辖区发案、防涉稳事端、防治安事故等“一管三防”基础工作。三是优化考核考评。推行“以防为主”考评机制,清理了派出所刑事和行政拘留数、追捕逃犯、强制戒毒等10项考核指标,加大信息采集、人员管控等分值权重。同时,立功受奖倾斜基层,今年,全市269名派出所民辅警立功受奖,占受奖人数45%。四是加强实战培训。市局带队到江苏、天津等地考察学习,开阔眼界,借智。组织全市治安大队和创建示范派出所主要负责人赴西安、延安交流践学。累计开展派出所业务大讲堂184次、技能大比武151次,专题培训27场次,2600名基层民辅警接受培训,选派43名教官上门送教95场次,全面提升派出所工作能力。

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

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榆林市公安局

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20241028

(联系人:韩挺,电话:3234485

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