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发布会介绍
今年以来,榆林市公安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,聚焦群众关切的突出犯罪问题,坚持依法严打方针不动摇,全面掀起打击违法犯罪凌厉攻势,全市共破获刑事案件1205起,抓获违法犯罪人员1226人,追回在逃人员197人,社会治安大局持续平稳向好。
扫黑除恶斗争更加深入。深入推进常态化扫黑除恶斗争,持续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,依法严厉打击整治“村霸”“乡霸”“沙霸”“矿霸”“街霸”“市霸”等损害群众切身利益的“六霸”涉黑涉恶违法犯罪,打掉“市霸”恶势力集团1个,“村霸”恶势力团伙1个,破获案件28起,抓获犯罪嫌疑人13人。破获十类涉恶案件63起,刑拘122人。
攻坚命案积案更加有力。始终坚守“命案必破”信念,以命案积案攻坚和在逃人员追捕专项行动为牵引,通过“专业推进+专案攻坚”模式,整合“DNA+人像+指纹+”等多专业融合技战法,对1980年以来的命案积案全面梳理,逐案成立专班,开展现场复勘、调查走访、检验分析和排查抓捕,累计整理卷宗170余册、检验检材600余份,通过“传统侦查+科技赋能”双轨追逃等措施,推动命案积案攻坚取得显著成效。连续三年现发命案保持全破,并相继破获了横山21年前抢劫杀人案、子洲22年前故意杀人案、米脂24年前故意杀人案等9起历年命案积案(其中20年以上积案7起),协助外地破获命案积案5起,以实际行动为受害人及家属昭雪了正义。
打击电信诈骗更加高效。瞄准群众深恶痛绝的电信网络诈骗,通过深化“打防管治宣建”一体化机制,统筹推进“云剑”“断卡”“破浪”等专项行动,构建起全方位、立体化的反诈防控体系。今年以来,全市共破获电诈案件311起,抓获犯罪嫌疑人673人,侦办的“5·27”专案跨境打掉菲律宾电诈园区1个,发起断流全国集群战役1起;拦截21起现金黄金“线上诈骗+线下投送”,预警劝阻7.8万名群众免于受骗,返还群众被骗资金1445万元,群众损失同比下降9%。
打击传统侵财更加精准。坚持“打防并举、标本兼治”理念,针对传统盗抢骗犯罪和街面盗抢犯罪特点,创新机制、凝聚合力,部署“雷霆2025-1号”专项行动,建立对县通报机制和“一案一专班”快速响应机制,对发案上升、破案滞后县区落实督办约谈、挂牌整治制度;联合治安、巡特警、社区网格力量开展“警灯闪烁”工程,形成三级防控网络,联合市场监管等部门整治二手交易市场,切断销赃渠道;依托“智慧警务”平台动态预警,搭建“高危预警”“类案串并”模型,落实“现勘必采、物证必检”,实现快速响应、精准打击、及时追赃。今年以来,全市传统盗抢骗案件立案798起,同比下降43%,破案460起,破案率同比上升29%。其中盗窃、扒窃、抢劫、抢夺和传统诈骗案件立案数同比均下降,破案率同比均上升。年内已返还涉案财物719万余元,让群众切身感受到“破案有速度,挽损有力度”。
记者问答
环节

榆林市公安机关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有哪些新的工作举措?针对影响营商环境的突出犯罪,公安机关采取了哪些攻坚措施?
市公安局党委委员、副局长杨利军:
今年以来,全市公安机关聚焦发展所需、企业所急、群众所盼,出台了《全市公安机关服务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》,加大政策供给,优化管理服务,全方位提升服务质效,为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。其中,在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方面,榆林公安依法严打涉企黑恶势力以及合同诈骗、强买强卖等侵害企业合法权益、妨碍企业正常生产的违法犯罪。在维护社会治安方面,持续优化社会面“三见警”巡防,紧盯食品安全、电信诈骗、金融领域等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违法犯罪活动,始终保持依法严打态势。在政务服务方面,进一步扩大“全程网办”事项清单,开通业务窗口周末及法定节假日延时办理服务,缩减民爆物品、印章刻制及金融机构安防等方面行政审批期限,提高企业和群众办事效率。针对影响营商环境的突出犯罪,全市公安机关深入推进“十大行动”,对预付消费,恶意欠薪,对公侵财,网谣网暴、经济犯罪、知识产权、破坏生态环境和资源等七个重点领域进行专项打击,坚决维护市场经济秩序,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。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